适耕庄(Sekinchan)适耕庄的成立追溯到1953年代,恰逢马共扰乱時期,馬來亚进入紧急状态,英政府為了取缔共产党,强制村民聚居生活,后來也就形成現有的墾殖A、B、C村和海口漁村。
适耕庄是个适合耕种的村庄。适耕庄最初的身份,其实是个沿海的稻植区,即今日的海口一帶。由于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不仅拥有成片宽阔的稻田,也是魚产丰富的渔港,要米有米,要鱼得鱼,因此有“鱼米之乡”之称。
“渔米之乡”适耕庄因田地适合耕种而得名,但早一辈适耕庄的居民,尤其是靠海一带的潮州人都习惯叫它“红毛港”。 早一辈靠海的潮州居民都习惯叫为“紅毛港”,因为英殖民時代有不少金发碧眼的洋人在这里出现。另一种传说则是,早在17或18世纪时,有红毛人(可能是英国人又可能是荷兰人)在这里一带种植亚答树,目的是割取亚答子以酿制酒类,在丹容加弄双溪加江内的酿酒厂就是证明。
至于福建人则叫“十六支”,那是因为适耕庄距离瓜雪刚好16英里而得此名。在马来西亚,“支”即是指“哩” 。适耕庄的福建人都爱称之为“16支”,久而久之,“16支”就成了适耕庄的另一个代号那个年代。
适耕庄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顺流而下的小型舢舨,一切的载运工作都通过水道,再从渔港登陆。当时的适耕庄市区,就集中在海口店铺区附近,即目前海口潮州会馆旧址的地段。
目前,适耕庄总人口约两万多人。华裔占60%,馬來人有30%,剩下的便是印度人和其他种族,经济以农业和捕鱼为主。华裔拥有有四千七百多英亩的田地,至于渔民就集中海口,共有三百多個拖网渔船。
新村特色-适耕庄适耕庄的村庄特色分为A、B、C村和海口渔村。从A村开始,共有200多戶人家,大部份华裔都是福建人,90%是农民。
A村可以借用“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来个比喻,A村被稻田和果园环绕,栽种许多蔬果包括芒果、桔子、辣椒、水翁、龙眼、火龙果等。
B村是适耕庄最大的村庄,几乎是客家人和广东人的地区,人口也最多,约有四百多戶人家。这里的居民有務农也有经商,加上村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老店,茶餐室、杂货店也集中,所以,大街上人來人往,十分热闹。近年来B村的尾部已摇身一变成了豪华住宅区与村庄的住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C村规模较小,卻是稻农聚居的地方,保守估计具有350戶人家,福建人居多。
C村和B村之间的市区,是适耕庄商业重地和活動中心,除了商店,各类社团、政党、乡团等會所都会集中在此。
步入海口渔村时,又是另一新面貌。耳边都会听見超過90%的居民说的都是潮州话。不要惊讶,这也是此鱼村的另一番特色。如果您在海口住上两三個月,你也会变成潮州人。村民大多都是潮州人,以捕鱼为业。一般渔民都在清晨四五點出海,直到下午5時才陆续归來,带回來许多新鮮的鱼虾。